书读小说网 > 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 > 28.第 28 章

28.第 28 章

书读小说网 www.shudu.org,最快更新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 !

    看在谢景行见好就收的份上, 黄娘子花四十两银子买下了白狐。

    事情顺利得不可思议,谢景行觉得说不定他还真有那么点儿运气在身。

    谢定安和陈孝珍也被事情的走向弄得有点回不过神,他们就在这儿坐着, 这么一会儿就得了一百六十两白花花的银子,那可是多少人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钱。

    陈孝珍一只手逗弄着谢景君和谢若,另一只手死死地掐着自己的大腿,不然她能乐地叫出声来, 她家宁哥儿真的是命好, 儿子卖个方子就得了一百二十两, 夫君随随便便上趟山也得了大几十两, 这下家里的债是不用愁了, 连养身体的钱都有着落了。

    从护卫的手上接过银票, 刚才还一副维持着淡定模样的谢景行也经不住冒出了些激动, 拿在眼前看了两眼,才递给了谢定安。

    谢定安想也没想到从银票里拿出十两, 剩下的全递给了吴老大夫,这么大一笔钱,不是谁都能拿出来借给旁人的, 对吴老大夫关键时刻出力又出钱的举动,谢定安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,“吴老, 要不是您帮忙,早在我从县城赶回来的那天,我的家就散了, 两个孩子能不能保住也不一定,我知道您不在意这些钱,但最起码我得先把钱还了, 再说其他。”

    吴老大夫早清楚谢定安的为人,见他对手里的银票一点儿不留恋,直接还给了自己,心里早有预料,也不多推迟,直接接了过来,“那我们之间欠的账就一笔勾销了,也别再说其他,以后你进山找到的药材全卖给我就成。”

    谢定安脸上多了些轻松,听见吴老大夫的话,明知他是在调侃自己,却仍然语气认真地回答,“那是应当的,不用您说,我也会那样做。”

    吴老大夫无奈摇摇头,“你呀,总是这么一本正经。”

    无债一身轻,事情也结束了,谢景行很有眼色地向吴老大夫提出了告辞,看黄娘子的模样,他们不离开是不会开始问诊的,谁还没点秘密呢

    谢景行没有探知别人私密的兴趣,识趣地跟着谢定安出了保安堂。

    谢景行径自出了保安堂,却没发现后面屿哥儿一直眼巴巴地看着他的背影,直到彻底看不见。

    刚刚认识的,感觉很是亲近的小哥哥也离开了,看着谢景行的背影消失在眼前,屿哥儿刚刚脸上的笑意又消失了,将脸埋在黄娘子的颈窝,好不容易好转起来的心情又变得低落。

    没想到这次进镇子,收获能这般大,就算谢定安一向沉稳,心里也满是惊喜,更何况是陈孝珍了,“终于把欠债还清了,之前听宁哥儿说,为了给他看病花了一百五十两,我这心啊,是又庆幸,又害怕得慌,庆幸的是无论多少银子,宁哥儿好歹是活下来了,怕就怕这银钱什么时候才能还完,背着这么大一笔债在身上,谁的日子能好过”

    东西卖了后,身上再没有负累,陈孝珍这时就只抱着谢若,谢景君则是由背着空药篓的谢定安抱着。

    凑过脸在谢若的额头上亲昵地蹭了蹭,陈孝珍高兴地说“我的小外孙孙以后就能过好日子了,总算是不用再抠抠搜搜了。”

    之后又抬头对谢定安和谢景行说“回去就告诉宁哥儿,他不知道得多高兴,之前他不想你们担心,一直没表现出来,暗地里可跟我说了不少次这事儿。”

    “是啊。”想到还在家中的宁哥儿,谢定安心中涌起满满的柔情,虽然宁哥儿一直瞒着,但这么多年的夫妻,他怎么可能不了解他,心里去了一桩事儿,身体也能好得快些。

    谢景行也高兴,但他还不至于被冲昏头脑,重要的事情办完了,他就惦记起了家里快要见底的粮缸,再不去买点粮食,过个几日,也许连老鼠都不想光顾他家了。

    几人往镇上的粮行走去,刚转进粮行所在店铺的那条街,就见不少人拎着大包小包往外走,几人心中都有点好奇,不过买粮食事大,就先进了粮铺。

    找粮铺掌柜买了大米、面粉、小米各十斤。

    本来谢定安想多买点回去,省得以后再跑一趟,被陈孝珍拦住了。

    现在来粮铺买粮食可不划算,在村子里买的话,每种都能便宜个一、两文,要不是因为快到秋收,村里家家户户都没太多存粮,也不至于非要到镇上来买。

    等秋收后,村子里粮食充足,随便找一家买粮食就成,便宜还方便,不说其他家,就是他家,匀出供谢家几口人吃的粮食,也是绰绰有余的,还省得他们来镇上卖粮了。

    镇上粮行收村里人的粮食都会压价,尤其是秋收后,大家都来卖粮食,粮食多了,粮行的人恨不得往死里压,但农家人没有其他来钱的路子,得先把粮食卖了,才好去置办家中的其他东西,只能咬咬牙卖了。

    其实农家人的粮食,除了卖给粮行,也可以卖给官府。

    官府收粮的价格稳定,无论什么时候去卖粮食,细粮都是七文一斤,粗粮看成色,价格不一,高粱、玉米之类地差点的四文,好的则能给五文,像豆子类的只给两文。

    粮行收粮会看时节,像这种差粮的时候,会比官府每样多给一文,收进后再抬高一、两文卖出去,秋收后,粮行收粮的价格和官府倒是相差不离。

    底下的百姓心里对官府或多或少都存着丝畏惧,几乎都是将家中收到的粮食卖给粮行的。

    马上就秋收了,要真花大价钱在粮行买这么多粮食回去,真跟冤大头差不多了。

    谢景行听了才知道,原来这镇上的细粮居然比肉价便宜不了多少,难怪村子里大多数人家日常都是吃粗粮,肉也不舍得割,像他家这种顿顿吃细粮的,怕是少见。

    吃一两顿粗粮,还能当是吃个稀罕,真要天天、顿顿吃,谢景行可受不了,原来在丰里村谢家时,谢景行粗粮是吃够了,有的时候实在吃不下,得亏谢定安会在房里存着些零嘴,不然,谢景行连现在的身高都不一定长得到。

    到周家村后,周广德看谢家除了谢定安,其他人不是病就是弱,他家条件又算好的,才能拿出那么多细粮分给谢家吃。

    谢定安考虑到谢景行爱吃细粮,宁哥儿需要养身体,刚把债还清了,干脆只买细粮,他虽然只是个农家汉子,供家里人吃细粮还是供得起的,没必要吝啬。

    谢定安听了劝,才一样只买了十斤,到时候出钱在村里买,能省些钱,还能顺便跟村里人打好关系。

    结账时,掌柜站在柜台后,明明是在收钱,却也没露过笑脸,谢景行不顾他的脸色,问“这条街怎么这么热闹”连他们在粮行里买粮的这么会儿功夫,门口一直都是人流交梭,穿流不息。

    听见问话,掌柜的看了过来,只见一个不及柜台高的孩子,仰着脸看着他。

    来者是客,掌柜不情不愿地说“这条街新开了家天下商行,大家都是去那里的。”

    自从那天下商行开张后,他这粮行的生意可不只差了一点半点。

    虽然天下商行的粮价和他这里的一样,没压价卖,但那商行里除了粮食还有其他东西卖,东西花样繁多,有的甚至连他都从没见过,镇上的人不少都去那里看稀奇,看着看着,不就直接在天下商行里买了吗

    可他也没办法,他这就只是宁和镇上的一间小小的粮行,总不能去跟遍布大炎朝的天下商行商量说“你们不能卖粮食,只许卖其他的。”

    他可还想安生做点小生意呢,虽没听过那天下商行有什么欺凌其他小店铺的事情,可这话他光是想想,脸上都烧得慌。

    胳膊拧不过大腿,好在他粮铺的生意也还算过得去,要去了那天下商行,不免得花些其他的钱,总有那不舍得多花钱的人家来他这儿。

    看出面前掌柜心情不咋好,谢景行不用多想就清楚原因。

    这掌柜虽然苦着脸,但也没因着他是个孩子而忽略他,对他们这农家人也算是客客气气的,便状似无意地说“这条街开了天下商行,到时候来这条街逛的人肯定会变多,祝掌柜的以后生意兴隆。”

    现代做生意的人都知道,摆摊就得去热闹的地方,只要东西不是特别差,生意总是好的。

    掌柜的一怔,这么简单的道理,小孩子都懂,他这一把年纪的,怎么钻牛角尖里去了

    现在镇上的人正稀奇着,肯定都往天下商行去,到时候来的人越来越多,天下商行吃肉,他总能跟着喝口汤不是。

    想明白了道理,掌柜的不禁对着谢景行露出了个笑脸,“你这孩子说话倒是好听,那就承你吉言了。”之后才示意伙计把粮食递给了谢定安。

    几人出了粮铺,谢定安问谢景行“你想去天下商行逛逛吗”

    谢景行其实心里有点好奇,大炎朝最大的连锁商行里面是什么样都卖些什么东西从他来了这里,他到过的最繁华的地方就是这宁和镇,镇上也有卖东西的店家,但都是一些常见的东西,不然他上次在街边小贩摊上看见红糖,也不会那么激动。

    他也没机会去县城,以前倒是听谢定安说过,县城很大,也热闹,县城里卖的东西比宁和镇多了不知多少,以前谢景行在家里吃的那些好吃的零嘴,都是谢定安去县城做活后买回来的。

    宁和镇还是太偏远了些,好东西少。

    他抬头看了看太阳,时间已是不早了,“不去了,我们快回家吧,不然阿爹该等急了,等以后阿爹身体好了,我们一起去逛。”

    听他这么说,谢定安也没多言,去领回了牛车,出城门往周家村行去。,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